💡 根据 遗忘曲线:如果没有记录和回顾,6天后便会忘记75%的内容
读书笔记正是帮助你记录和回顾的工具,不必拘泥于形式,其核心是:记录、翻看、思考

书名 干法
作者 稻盛和夫
状态 已读完
简介 《干法》是2010年5月1日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日本作家稻盛和夫。 [1] 该书主要是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义,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性和从容笑对人生,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读后感

观点一:为什么要工作

  • 多数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解决日常温饱从而获取报酬,这就是劳动的价值。但是我们跨越普通日常工作的繁杂事情,更重要的则是提升自己的心志。(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 莫要眼高手低,脚踏实地做好自己。
  • 工作造就人格(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
  • “极度”认真地工作可以扭转人生 - 找到做自己想做的事、爱做的事 成为行业内佼佼者。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单单工作的这一个层面,而是进阶到个人层面及团队层面,从而获取个人的成就感和团队荣誉感。
  •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 看完该章节还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自身软硬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不要只顾自己的所得,而是为他人提供更好的平台。不仅能让自己过好美好人生,让他人也过好美好人生才是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莫要让卑怯之心缠与人心。- 卑怯之心 即“欲望”“恼怒”“愚痴”,统称 “三毒”,人人都有,但并不能人人都能克服。克服的真谛唯有 “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三毒”不能完全排除,但却必须做出努力让毒素稀释。
  • 要每天反省 - 5%的改变,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的结果天差地别,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每天反省+总结。这样度过反省的每一天,我们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败,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
  • 磨炼灵魂,就会产生利他之心。 -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为社会、为他人着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你的命运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观点二: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 改变“心态” - 如果改变不了现状,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同时想起本山大叔的歌【不枉世上做撇捺 - 赵本山】
  • “迷恋”工作 - 做一行爱一行,莫要三心二意,否则第一行遇到瓶颈做不好其他行同样遇到瓶颈也会做不好。(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
  •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 - “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乐趣”,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一味强调吃苦耐劳而没有快乐,那也很难持之以恒。所以我们要为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庆祝,这样才能给我们增添新的勇气。越挫越勇
  • “抱着产品 ” - 紧抱自己的产品,要悟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把公司的产品当做自己的小孩来培养、爱它,这样我们所做的工作并不繁杂且也没有那么多抱怨。
  • 倾听“产品的哭泣声” - 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满怀爱意,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时时刻刻关注,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处理,使产品茁长健康的成长)
  • 成为“自燃型”的人 -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可燃型”可以理解为被安排的工作就是工作,没有自己的可拓展的,“不燃型”可以理解为安排工作也做不好事的,“自燃型”是一种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 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旋涡中心”将全体人员卷入,带动整个组织一起行动。

观点三: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 不断树立“高目标” - 学会给自己给团队“画饼”,同时在把“饼”实现的同时不断扩大。这里所说的“饼” - “高目标”就是促使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最大动力。
  • 首先“必须得想” - 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推荐看看最近热门的电视剧【狂飙】,去除黑恶势力违法乱纪事项,敢想、敢挣、敢做,方能品“启强人生”
  • 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 - 人只要有了这种坚强的意愿,愿望就会变成行动,人就会很自然地朝着实现愿望的方向前进。要实现高目标,前提就是持续地怀抱能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愿望。(就像你喜欢一个人,了解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从而付出行动去追她。只要你付出行动了结果自然不会太差)
  • 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 平平常常的努力,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成果,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最强动力。(正如上述所说,只要比常人努力的更多付出的更多,结果不会太差。至少比不努力不付出好上百倍)
  •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机理 - 为了自身的生存必须拼命努力,自然界的机理也是如此。懒惰、不努力的植物绝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想要成功就必须拼命工作,想要生存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观点四: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

和 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 案例一样

  • 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 “伟大的事业”乃是“朴实、枯燥工作”的积累(这里想到一个金庸著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一个人物“郭靖”,他就不是一个过于“聪明的人”,相反众所周知他是一个非常“笨”的人,但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积少成多,方能练成“降龙十八掌”),我们做任何事情也是一个道理。
  • 比昨天更进一步 - 毋庸置疑的一个道理(例如我减肥,年前持续了半个月,每天减一点点,半个月减下了五六斤,但是后来由于外来因素没有持续性的减肥锻炼,体重又反弹了一些),所以一定要持续性的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
  • 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 - 若一瞬间、一瞬间都过得非常充实,那样就像小小的成就连绵不断地积累、无限地持续,最终跨过一座一座小山,这样乍看宏大高远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相对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我们,一天就像眨眼间过的很快。所以我们要充实过好每一天,记录下每一天做的事情,积少成多必能翻过这座“大山”)
  •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 在建立目标时,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标”(像我们前几天滑雪,这是我第一次滑雪,我建立的目标就是放开胆子,大胆去滑雪。其次就是要根据抖音上的视频学会内切,外切和刹车等几个点,最后大胆滑雪摔得不轻,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掌控技巧),所以就如上案例所说,先设定基准目标,在设定长远目标。任何一件事请做好规划,把控好风险。
  •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 (例如去年我和同事去爬北京“小珠峰”-灵山,灵山可以分为 A、B、C、D四个阶段,刚爬灵山时候本以为就一个阶段A,可爬到A后 后面还有很高的山,我又说服自己在坚持下能到山顶(这时候身体已经透支),又爬到了阶段B,这里已经是一个山顶(这时候我已经打退堂鼓了),但休息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都已经爬到了这里了不到最高的山顶启不可惜了,后又蹒跚着爬到了C(这里算是山顶了),风景很美。D阶段就是最高处,这时候身体已经不疲惫了,可能是见到了到最高处的曙光吧,莫名的也有冲劲儿了)这件事情我体会到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的可能,但过程中必须要持续坚持,否则是没有可能到达山顶的。
  • “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 不管什么项目,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做到成功为止。这种执着的、强烈的信念,以及不达目的绝不歇手的“持续的力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和我爬山案例一样,必须要持续坚持)
  • 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 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应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验,坚持努力,一点点积累小小的,然而是确凿的成功,最后将逆境转化为顺境。【失败乃成功之母,前提是要总结经验】
  •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 (认准的事就放手去做,做前制定好计划和风险评估。结果无论成功与失败不要为没必要的事情增添“感性的烦恼”)
  • 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 【这个章节大赞!感同身受,评估好且认准的事咬牙也要坚持下去,要么在革命的道路上光荣的死去,要么就不要去做!】“以后,如果没有一个人肯追随我,很抱歉,希望那时你能做我的后援,你愿意吗?” 如果有人愿意默默地支持你,这个时候就放开手去做吧!

观点五:追求“完美主义”: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 ,99%的努力是不够的。一点差错、一点疏忽、一点马虎都不能允许。(案例:正如我爬灵山一样,没有到达山顶就不算是去过灵山,但中途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且需要克服过程中的困难)
  •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若做错了都要吸取经验,不能单纯的错了就改而不总结经验。我们做错一件事情要吸取经验,举一反三已避免后续再错。
  •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任何事情都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成败决定一切。
  • 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就定能成功 - 多看新闻与一些事务,清楚的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就像投资基金、股票,不要见到涨就买,见到跌就卖。我们要清晰的看清别人所看不清的事务,明白自己所需,自己想要。)
  • 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 通过日常发现微小的事务来杜绝将来要可能发生的大事件。
  •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 我们表达所用的词汇一定要理解清楚(相同案例:我们邮件结尾都会有 “请知悉”、“请悉知”、“请知晓”、“请周知”等词汇,但其中用词一定要理解清楚)

观点六:“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

  •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 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说过程很艰苦但坚持走下来最后结果会 硕果累累,但前提是看准方向,否则所有的事务没有任何意义。(案例:就像股票,别人都不看好时候你通过自己的大智慧认为该企业是有长期战略价值的可以投资,这样你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反,如果通过自己的“大智慧”选择了方向,则是无尽的深渊 无疑最终能走向失败。)
  • “扫地”改变人生 - 在每天日常工作中,空余时间发散思维,寻找提效方法帮助团队提高效率。每天一点的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进一步。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进入真正的“创造”之门的秘诀。
  • 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 跨越传统思想,用非 常人手段得到最终结果(案例:好比我们上学时候的解题。结果一样,但过程中所用的算法不一样),故自由发想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方式方法,但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探索。
  • 既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现 - 见名知义~很赞同,不做讨论。
  •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 把悲观改变成有计划的实行,做好风险把控。遇到问题(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时候就建议学习下 PMP/ACP)
  • 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 - 该节所述,一步一步踏实的工作,一段一段扎实的业绩,天天不懈努力,钻研创新,这就是到达技术革新终点的“正确的地图”。

头脑风暴

  1. “极度”认真地工作真的可以扭转人生吗?

    脑暴结果待补充

  2. “请知悉”、“请悉知”、“请知晓”、“请周知”等词汇的区别?

    脑暴结果待补充

  3. 举例你所知道的近义词 但本意不同的相关词汇?

    脑暴结果待补充

  4. 是否要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脑暴结果待补充

  5. 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硕果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内容(补充):

    a. 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

书摘

  •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
  • 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 随时都准备说一声“谢谢”,持有这种心态非常重要。
  • 要实现高目标,前提就是持续地怀抱能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的愿望。
  • 做人最基本的、必要的条件 - 每天坚持认真地、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情。
  •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以这种姿态面对人生,对于达成宏大高远的目标而言,非常重要。
  • 即使被逼入“计穷策尽,已无办法可想”,不得不放弃的地步时,也不是终点,而是第二次开始的起点。
  • 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 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乃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法则,是经营者的生存智慧。
  • 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
  • “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才能为你的完美主义画上最美的句号。
  • 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地钻研创新,也会带来飞跃性的进步。
  •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 所谓“能力”,就是指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这是由父母或上天授予的。带着优秀的资质来到这世上,在漫长的人生中,这是最初被授予的一笔重要的财富。可标记为 0分到100分。
  • “热情”又可称为“努力”。从缺乏干劲、霸气、朝气、懒散潦倒的人,到对人生和工作充满火焰般热情拼命工作的人,这中间也有个人的差别。可标记为 0分到100分。
  • “思维方式”最为重要,“思维方式”的分值可标记为从“-100分”到“100分”。不厌辛劳,愿他人好,愿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否定真诚的人生态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负值。